@所有人,跨年方式N多种,你如何选择?
今日看点
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首创跨年演唱会开启娱乐跨年狂欢时代,至今成为跨年活动的主要形式。近五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跨年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深刻改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娱乐跨年、知识跨年、文化跨年等跨年活动的多样化发展,是对这个时代的最好印证。
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里写道:“正月朔日,谓之远大,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为此之首。”从节日影响力来看,元旦的影响力远不如春节。但近20年来兴起的跨年晚会等相关活动增加了元旦的仪式感,元旦的节日地位逐渐上升。
起点:迈向新世纪的跨年直播
1999年12月31日,伴随着中华世纪钟21声敲响,中国叩开了千禧年的大门。北京中华世纪坛和上海外滩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当晚,首都近两万名群众与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千年。这一历史性的画面由ABC直播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现场
同样在那一晚,香港跑马地马场隆重举行了“龙腾灯耀庆千禧“跨年庆典,成龙携张国荣、黎明等著名艺人同台合唱一首《千禧盛世》。欢歌笑语,喜迎千禧。此时,香港回归祖国两年五个月,澳门回归祖国十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正如歌中唱道:“同为这盛世射强光,指出远景新去向”。1999年12月31日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站在新旧世纪之交的节点,意味着对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20世纪彻底告别;意味着饱尝苦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新篇章;意味着希望与浴火重生。这是一场全球的跨世纪狂欢,这也是跨年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国电视媒体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中华世纪坛
事实上,跨年的“年”特指公历年,与我国传统农历纪年法不同。跨年从西方开始,指横跨元旦前后的庆祝活动。今天我们熟悉的跨年和元旦,其实都是舶来品。
历史上,在汉武帝时期确立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为止。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的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开始——“元旦”,将农历正月一日改成为春节。如今,元旦和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被列为法定节假日。
尽管元旦和春节同样以法律形式确定,但对中国人来说,相较于春节,元旦在国民记忆中的地位并不凸显。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也记录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社会文化内容的延续与变迁,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余年的时间,是人们物质、精神相对较为匮乏的阶段。一年到头人们期盼着在春节可以吃一顿肉、穿一件新衣以满足物质上的短暂享受,那时还无从谈起对精神上的满足。
图来源于网络,20世纪60年代春节
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各项建设回归正轨,在解放思想的潮流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并逐渐拥抱全球化。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快速变化不仅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与习惯,同时冲击着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地位与影响力、改变着节日庆祝的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深入发展,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走进千家万户,看春晚成为了国人过春节的重要仪式之一。春晚所创造的最高收视纪录至今没有任何节目可以超越,在这个舞台上诞生了无数经典文艺作品,相声、小品也从这里成为大众通俗喜爱的艺术类型。最重要的是,让晚会与节日紧密结合,成为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与春节相比,元旦的庆祝活动显得“冷清”许多。1999年前,对元旦的庆祝活动多以“新年晚会”的形式呈现,例如八十年代,《元旦相声小品晚会》和《新年音乐会》等庆祝新年的文艺晚会先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观看人数甚少,影响力也无法与春晚相比较。在跨年概念没有出现以前,元旦更像是假日,少了些许节日的氛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3年央视春晚,从左至右,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
当然,别看那时并不受太多重视,它在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的成熟。
先锋:湖南卫视与跨年演唱会的黄金时代
1999年的跨年,最终成为迈向新世纪的一个记忆,由于当时经济、观念等各种条件所限,跨年本身并没有在内地流行起来。但在日韩、港台等地区,以演唱会的方式跨年却成为青年人喜爱的方式,并每年延续。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这一历史性事件,让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GDP总量达12.17万亿元,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相对得以满足,电视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基础物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电视媒体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央视在资源和影响力方面都占据龙头地位,省级卫视无法与之比较。但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更是大众文化的时代。省级卫视的突破与发展,正因这个时代充满机遇。
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尽管经济水平与沿海城市相较还有一定差距,但娱乐的属性从这里生根发芽,造就了湖南卫视这颗省级卫视中靓丽的明珠。200年前,马克思把必要的娱乐消遣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认为这是一种合理性的满足。而在1997年,市场化刚刚具有一定雏形之时,湖南卫视已提出“盛世需要娱乐”的口号,这是一种怎样的自信?这样来看,它能开辟出省级卫视发展新路子,推出众多现象级节目引领时代潮流似乎也不足为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5年,湖南卫视制作的《超级女声》节目引发全民关注,这是传统与创新的一次碰撞与交锋,它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创造了卫视收视率35%,收视人口达到5亿,覆盖6岁-89岁的庞大人群这样的收视奇迹。曾作为超级女声的评委高晓松在《晓说》中这样描述《超级女声》的火爆:“夺冠后的李宇春在任何地方都坐不下来,也进不去,酒店里外三层从早到晚都是粉丝。”毋庸置疑,《超级女声》造就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第一代平民偶像,宣告了大众狂欢与全民造星时代正式来临。
正是借助《超级女声》的强大影响力,湖南卫视在借鉴日本红白歌会与中韩歌会经验的基础上首创跨年档节目。2005年12月31日,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年晚会——湖南卫视“快乐中国跨年演唱会”诞生,以《超级女声》出道的艺人为主要表演嘉宾延续夏天的火爆,让“跨年”这一概念真正流行起来。借助2008年元旦三天小长假的确立,元旦前夜成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时刻,跨年演唱会作为跨年活动的主要形式也随之成为最具仪式感、参与感的重要活动,并逐渐受到各地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2005-2006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压轴节目
到2010年,包括央视在内,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16家卫视先后加入跨年大战,虽然各台主题不一,但实质趋同,都在费尽心思打造一场全球化、年轻化的新年狂欢盛会。总体来看,它冲破了传统晚会的形式,打造集体狂欢,强调全民参与感与互动性,从这一角度上与20世纪60年代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以及大众文化完美契合。
潮流:批判娱乐后兴起的知识跨年
跨年演唱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同时开启了一个重要的节日营销档期。卫视通过跨年演唱会的方式让自家本年度的热门剧集、节目保持热度,同时也为下一年宣传打下一定基础;冠名商与赞助商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跨年晚会进一步沦为集体狂欢下的市场争夺战,其本质上是消费主义与消费文化的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打造一场娱乐盛宴,各地在明星选择、舞台效果、网络传播等方面纷纷砸下重金,但却带来了形式、内容的同质化,过度奢靡和娱乐化等后果。2011年16台跨年晚会总耗资约五亿;2018年据媒体报道,举办一场大规模的跨年演唱会成本在7000万左右均属于常规操作。元旦这样具有传统意义的节日,似乎成为了跨年晚会的附属品,亿万参与其中的人们享受短期精神上的快感与愉悦同时削弱了个人主体意识。
2012年1月1日,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限广令”开始执行,为一路高歌猛进、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划定政策红线。这一年,前中央电视台财经主持人罗振宇创办了个人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一个全新互联网社群品牌由此诞生。似乎已经感知到娱乐节目难以突破发展,《罗辑思维》乃至后来的《得到APP》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知识内容的服务商及运营商,堪称是“娱乐至死”时代下的一股清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历史的巨轮行进到2014年前后,中国搭乘互联网春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得以快速增长。人们对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比例降低,而对高质量的知识信息产生大量需求,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的教育、文化、娱乐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在需求侧,社会的快速变革为人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带来群体性阶层焦虑,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知识付费兴起的需求动力,而在供给端,例如罗振宇、吴晓波等人开始孵化个人品牌,成为最早一批提供知识服务的头部KOL。
2005-2015,经过数十年的孕育,跨年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纪念节点和营销的黄金档期。2015年12月31日,罗振宇率先举办《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知识跨年”新范式。吴晓波、马东、高晓松、张召忠、白岩松等各界知名人士紧随其后纷纷入局,让跨年演讲成为跨年活动中的一种新方式,同时另辟蹊径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跨年文化产品,给予大众新的选择。一时间,知识跨年、思想跨年的方式蔚然成风,成为一些地方卫视与网络视频平台追逐的下一个高地。
跨年夜的多样化选择
在知识付费热潮下,知识跨年近两年成为了一种新风尚,以重视知识,终身学习为导向的跨年方式没有问题,但过度贩卖焦虑和心灵鸡汤的演讲内容可以称为知识吗?这个问题有待商议。许知远曾这样说道:“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包装在科技外表、经济外表之下的庸俗知识,它们是一种新型鸡汤。这种知识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的认知、情感没有得到真正的拓展,它们反而变得高度情绪化、不可控化,变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的确,社会发展的洪流裹挟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向前,我们装扮了一身自我防御与伪装的铠甲,在朋友圈里追逐精致,在微博里尽显真实。为生计、为生活,焦虑如影随形,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我们要么选择跳台同时收看好几个精心制作的演唱会,与亿万观众一起欢呼;要么看着台上满腹才华的嘉宾大谈一年的总结和未来的趋势和机遇,感叹大势所趋,为下一年制定学习计划……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答案是必然。近两年,跨年活动从线上到线下延伸,话剧、音乐剧等众多艺术形式加入跨年档,文化跨年的范式悄然兴起,以轻松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方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跨年夜增添了些许不一样的色彩。同时,台网合作更加紧密与默契。2018年12月31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范周教授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线,以跨年直播公开课的方式生动讲述了四十年沧桑巨变与历史变迁,引发千万观众共鸣,给观众带来无限温情。从娱乐跨年到知识跨年、文化跨年……多样的跨年活动和方式,才是对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最好印证。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70年砥砺奋进,70年谱写辉煌。在70年的岁月中,从一穷二白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文化发展70年,从满足基本公众文化需求到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从主旋律到万物生。
2019年12月31日,范周教授携学术讲师团即将带来“新中国文化70年”跨年直播公开课,与微博、快手、B站等多家平台合作共同打造文化饕餮盛宴。我们满怀诚心,邀您一起回顾70年文化建设的精彩瞬间。不见不散!
参考来源:
1.杨莉,文化年货与消费文化,《求索》2012年12月
2.沈筱微,电视跨年晚会在中国大陆的由来与现状分析——以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为例,《今传媒》2012年第三期
3.陈璐,电视晚会从过年到跨年的嬗变——国内卫视跨年热检视与反思,《新闻前哨》2011年第六期
4.文卫华,跨年晚会的审视与思考
5.人民日报,迎接新千年
END
美 编 | 赵 航
推荐阅读
重磅 | “见证:文化40年”跨年直播公开课 全文(上)发布!(后附视频)